疫情下超長假期高三、初三家長和孩子如何緩解心理壓力
來源:學習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:余建祥
2020年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,不僅單位延遲上班,學校也大幅延后開學,很多心理熱線被初三、高三的學生和家長打爆,面對尚不確定的開學時間,面對校外培訓課程的全面停課,升學壓力使得這些人群焦慮感倍增。 產生焦慮最主要的原因就源于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規劃能力弱,學習上過度依賴學校老師、補習機構,一旦學校、補習機構停擺,馬上不知所措。現實中,多數學生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,基本上都是靠學校老師、輔導機構老師的學習安排和監督下學習。這樣的學習一方面學習質量很低,缺乏能動性的學習,學習效率也非常低;另一方面,這種學習對學校老師、輔導機構老師依賴性是極大的,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,如學校、輔導機構停擺,這些學生馬上不知所措,茫然和焦慮就是必然的。 那么,學生和家長應該如何走出這樣的誤區呢? 一、走出舒適區,學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 這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,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一個基本的學習計劃。 1、首先,確定每天用于學習的時間和計劃。比如每天8小時的學習,時間可以安排早上40分鐘用于晨讀、記憶。早飯后,上午安排3小時的學習,并把學習時間固定下來,幾點開始,到幾點休息十到十五分鐘。中午11點半左右吃中飯,中飯后休息一小時左右,下午學習2小時左右,另留出兩三個小時的自由學習和娛樂時間,用于課本知識以外的學習成長,晚飯后,休息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,然后學習兩小時左右。這樣基本可以保證每天8小時左右的學業,還有部分時間用于娛樂、成長和放松。 2、其次,根據自己的每科成績進行合理的學習計劃安排。比如數學成績較差,那么每天安排學習數學的時間就要排在前面,并且時間要更長一些,這樣就能有效地把短板逐漸補上去。中考、高考都是按總分錄取的,而較弱學科的提分要比較強學科的提分容易得多,也就是說中考、高考重在補短板。比如語文100分能考92分,花再多時間也最多只能提升8分;數學100只能考60分,就有40分的可提升空間,稍微多花些時間在基礎知識上,就能提升二十幾分。所以,要想在短時間有效提升學習成績,就有提升時間效率,補短板是最高效的。 3、第三,在學習上要有系統計劃,不要東一鎯頭,西一棒槌的隨意學習。學習最怕的是跟無頭蒼蠅一樣茫然無序,這樣的忙碌低效不說,還極易產生焦慮心理。初三、高三下學期基本上都已經學完所有的知識,進入了全面復習的階段,可以根據自己的復習進度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整體排查,看哪些知識掌握得比較牢了,可以少花點時間快速復習一遍,而對掌握得不扎實的知識羅列出來(這個也可以結合平時的測試和期中、期末考試),多花些時間進行重點突破和鞏固。 二、每天對自己的學習成長進行總結和思考。 愛因斯坦說: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,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么。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么,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。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,減少盲目性。 在學習上也是如此,最怕的是埋首前行,而不懂得停下腳步進行思考和總結,這樣就失去了一個人學習的主動性和調整性。我個人不提倡每天只花海量的時間學習,而不善于思考總結,這樣簡單的學習是很難走出低效學習的誤區的。所有善于學習的人,都會懂得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學習路徑,從而讓自己的學習變得越來越高效。 每個人的學習計劃一定都不是完美的,存在大量的問題,但有計劃比沒有計劃要強一百倍,而不斷優化學習計劃,比執行固定不變的計劃要強一百倍。通過每天學習結束后,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一個總結和回顧,然后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,才會讓你每天都在進步,而不是一天天重復。 三、不攀比別人,每天進步一點點。 每個同學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,不要去和成績遠超自己的人比,那樣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。只要每天讓自己有進步足矣,每天進步一點點,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,你就會超越自己,只有超越了自己,才能超越別人。日積月累就必然會從量變引起質變,讓自己有一個連自己都會驚訝的蛻變。 四、家長重在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。 作為家長,其實更多的應該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,這應該每個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和義務。疫情期間,父母難得的和孩子一起待在家里,必然會互相影響,但也可以互相促進。比如,在孩子學習期間,家里盡量不要看電視、玩手機,如果要看也盡量調低音量,并且看電視的空間和孩子學習的空間必須有效隔離。在孩子學習期間,家長盡量不要噓寒問暖,這樣很容易打斷孩子的學習進程,給孩子獨立的學習空間。家長也可以在這段時間讓自己的居家生活變得更豐富和有意義,只有父母、孩子的生活、學習都充實而有意義了,才能有效擺脫焦慮的心理。 另外要特別提醒的一點是,作為初三、高三家長,千萬不要人為制造緊張氛圍,不斷強調中考、高考,而應該盡量給孩子創設一個輕松自在的學習成長環境。在緊張情緒下不僅對學習有益無害,還會極大影響學習效率,陷入不必要的焦慮緊張情緒。事實上,很多奧運冠軍都會因緊張發揮失常,更不要說普通學生。緊張焦慮的情緒不僅會損害身心健康,也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。 五、跳出自身的局限看疫情。 每個人都是社會人,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。所以,作為學生和家長也應該跳出自身去看疫情,去了解疫情發展,看看自己能為這次疫情做些什么。能安下心來遵守社會秩序,合理地安排好自身的學習生活,也就是一種社會貢獻。有可能,也可以多關心一下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,互相問好、互相鼓勵,安撫好自己的長輩,這都是每個人力所能及的。也許,這也可以無意中讓自己的孩子更有社會責任感,更有愛心,更懂得感恩。 事實上,上面這些建議也適合其他的中學生和家長。只要良好、有序、有計劃地安排好自己學習生活,我們的生活就會有序、健康。如同面對這場疫情一樣,如果政府和大家都驚慌失措,不僅于事無補,還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。而正是政府的鎮定、有序管理,和大家的積極配合,才使得這場嚴重的疫情變得越來越向好。 疫情只是每個人生活、學習中的一個小插曲,我們要做的是理性面對、合理規劃,并且可以把它當成我們成長中的一個磨礪石,以此為契機,讓自己有一個良性的成長和影響。(余建祥) 作者簡介:余建祥,學習力教育專家、家庭教育頂層設計專家。
·上一篇文章:新冠肺炎疫情2020延遲開學不是延時學習,停課不是用來休息是用來反超的
·下一篇文章:無
轉載請注明轉載網址:
http://www.ylcwyy.com/news/gaokaolu/202101419107527.htm